您的位置:医疗器械网首页 > 医疗器械资讯 > 行业动态

让集采药品真正成为人民健康的“守护盾”

www.ChinaMedevice.cn  2025-10-29  新华网  字号:放大 正常
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7日在上海开标,55种药品采购成功。7年多来,已有490种质优价宜的常用药、救命药通过集采进入百姓药箱。
 
  药品集采政策推行以来,通过以量换价,挤压不合理的价格水分,切实为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实惠。但要让集采药品真正成为人民健康的“守护盾”,关键在于守好药品质量这道生命线。
 
  药价降了质量也要跟得上。梳理此次集采可以看出,保障质量的要求贯穿始终:在集采流程方面,进一步收紧药品质量的“口袋绳”,前期通过科学的品种遴选,聚焦上市多年、临床使用成熟的“老药”,临床使用风险高的品种暂不纳入;优化医疗机构报量方式,让医疗机构的需求与中选结果更好匹配,为药企提供稳定预期,促进中选产品保质保量供应。
 
  药品集采不是简单的“价低者得”。在集采规则方面,新一批集采更是提出严格的质量门槛:投标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经验,投标药品应通过药监部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,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违反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。也就是说,拥有一定实际生产经验、质量稳定过关的企业才能参与投标。
 
  药品成功中标,并非药企“护身符”。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将开展全覆盖监管,如果企业药品质量在后期监督检查或抽检中出现问题,将直接取消中选资格、列入违规名单,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再参加集采。
 
  给老百姓提供一份用得放心的药品清单,需要持续强化全周期质量监管,对药品生产、流通、使用等各环节严格把控,也更加需要医药企业主动扛起责任,将药品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。
 
  唯有流程严管与动态监测双管齐下,才能守好药品质量这条红线,让集采政策的惠民红利真正落到实处。
返回顶部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医药网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pharmnet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